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

  •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主义思潮

    谢晓娟;李俊玲;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过程中,科学主义思潮以其独有的文化价值成为新的信仰体系。科学也被赋予了从科技工具,到人生观,再到国民再造,到民族复兴的多重价值和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人生观与科学主义为核心价值的科学观展开了论战,这场论战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要从历史的和当代的角度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科学主义思潮,辩证地看待现代科学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并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和不懈探究世界的可贵精神。

    2019年03期 v.21;No.88 3-1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论革命精神在打破我国工业化“瓶颈”中的关键历史作用——兼论以经济理性理解革命精神的错误

    梁孝;

    革命精神是一种为革命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它是革命的内在要求。建国初,我国选择重工优先的快速工业化发展战略。面对着我国工业积累资金有限的困难,尤其是面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极端困难,中国人民发扬革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以革命精神推动工业化的实质是通过献身精神,以劳动代替资金,使国家能够把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投入工业积累。有些观点认为,当时以革命精神推动经济,是以外在的、理想的道德原则代替经济的内在动力原则,必然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观点以等价交换的抽象的经济理性原则为尺度考量革命精神,忽视了在当时具体历史条件下革命精神作为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动力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2019年03期 v.21;No.88 1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思政建设

  • 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转向的理论阐释与实现路径

    卢岚;

    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空间嬗变带来了社会问题与精神伦理等多方面的沉重打击,诸如道德底线失守、公平失衡、社会秩序失范等等问题,使得通过社会机制的自然运转吸收人们情绪和心理的能力大为削弱。因此,解决社会问题的逻辑重心并不仅仅在于制度重建,还要注重这些社会问题背后的整个社会精神危机。关注过去被遮蔽的碎片化生态空间;揭示社会生态所隐含的阐释空间;挖掘被遮蔽的碎片化日常社会生活;考察"乡土中国与城乡中国并存""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共在"所形成的生态空间的变化,探寻思想政治教育与诸多社会空间的作用。以此打捞被遮蔽的空间话语权力,构建起立体化、全方位、合力式的全新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2019年03期 v.21;No.88 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性转变

    刘忠秀;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意识形态工作定位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坚持把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首位,既是政治建设与时俱进的历史选择,也是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现实要求。在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严峻形势和诸多挑战的紧要关头,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构筑和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体系,使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发生了历史性转变。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环境更加健全优化,物质保障更加充分有力,网络环境更加"风清气正",高校内部职责分工更加科学规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净化网络舆论空间,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

    2019年03期 v.21;No.88 3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现代法治

  • 纠纷与治理:自然资源收益分配政府间协调机制的完善——以水资源费为例

    贾小雷;

    在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框架中,自然资源收入分配问题因其地域性较为突出而未被纳入分税制框架。然而由于自然资源分布的跨地域性特征,客观上需要从收益分配的角度明确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分配规则。案例湖北省与重庆市围绕三峡电站水资源费的分配纠纷和四川云南两省围绕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水资源费收入纠纷的发生与解决,表明在不具有隶属关系的横向(平级)政府之间存在自然资源收益分配问题,虽然制度层面上有协商解决争议的机制,但在协商的启动机制、参与主体、协商的步骤、协商相关的背景性资料提供、各自分配方案的论证沟通机制、重点问题的搁置或切分解决等环节上缺乏重要的操作性细节,影响了纠纷问题的实质性解决。厘清自然资源收益纠纷的性质,反思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确立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财政关系的基础性框架,有助于从制度层面上保障地方政府合理的经济利益诉求,更有助于构造平等、公正和有序的国家公共收入分配秩序,这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化的必然要求。

    2019年03期 v.21;No.88 4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多元治理语境下的环境权力优化及其制度因应

    肖磊;

    通过多主体广泛合作应对风险社会的多元治理为环境法治模式变革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多元治理语境下环境权力的要素,即环境权力来源、环境权力主体以及环境权力的行使均发生了流变。环境制度的设计应以环境权力优化为中心,核心是社会组织、公民个体与政府等多元环境主体权力的再配置。环境制度因应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变革:设立新型规制机构无缝对接多元治理主体;以大部委制改革为中心回应多元共治格局;创新内部协同机制有效推动区域协调合作。

    2019年03期 v.21;No.88 5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社会学

  • 毁约:林权流转纠纷中的“不完备合同”

    胡亮;

    近年来林地流转呈加速倾向,各种公司、企业、林业大户在与林农的合同签订中,往往能以极低价格转入林地使用权。随着履约过程中信息的逐渐透明,利益受损的林农为避免过度损害,往往采取毁约的行为。从"不确定合同"视角,对江西赣中林区的毁约现象进行分析,认为林业合同具有"不完备合同"的特征,本质上是地方社会关系的呈现。由于这种不完备合同嵌入在地方社会关系之中,一方面使外来资本凭借各种身份与地方权力相互支持,获得优势地位并大大节省缔结合约的成本,在履约中也能够保持优势地位,造成了资方与林农在正式合同关系中的不平等地位;另一方面,随着林农信息获取和议价能力的提高,对于合同所造成的实际损害和弱势地位,林农也能够依赖不完备合同所搭建的"治理"框架,并凭借多年的集体行动经验,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并给予毁约以正当性。

    2019年03期 v.21;No.88 7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经济与管理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政府补贴政策对绿色采购供应链的影响机制研究

    封红旗;吴芸芸;熊亮亮;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复杂系统分析,通过对绿色采购供应链的内部关系以及"政府补贴"这一外部环境变量的分析,构建绿色采购供应链的因果关系图,进而分析其存量流量关系图,探讨和分析政府补贴政策与绿色采购供应链之间的机制运作。研究表明:政府补贴激励政策对绿色采购供应链呈现"倒U型",起初通过补贴政策对回收率能够起到激励的效果,但是后期鼓励政策的效果会慢慢缩减,找寻到"拐点"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实施鼓励政策。政府需要实施"弹性"政策,实现刚柔并进,以刚性的法律规定践行绿色社会责任,同时结合柔性鼓励性的支持补贴政策,为绿色采购供应链的发展提供保障。

    2019年03期 v.21;No.88 8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绿色发展视阈下矿山地质修复模式的升级与重塑

    李国政;

    绿色发展视野下,矿山资源综合利用的理念和模式亟待变革和升级,需要以"复垦、复绿"为特征的地质修复1.0模式和以生态旅游区建设为特征的2.0模式,向以生态修复和多产业融合发展的3.0模式演化。在矿业全产业链绿色化的语境下,构建"地质修复+多产业"为一般特征的地质修复3.0模式,实施跨界创新,最大限度地提供地质生态产品。在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的规导下,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设计了矿山地质修复3.0模式的目标体系和运行原则,形成生态文明与地质修复的有机聚合。地质修复3.0模式实现了政府、企业、社区的三赢格局,是矿山生态修复的重要发展趋势。

    2019年03期 v.21;No.88 9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现代学案

  • 由博返约 志在博通——张舜徽治学路径与学术成就述论

    杨绪敏;

    张舜徽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文献学家,也是公认的当代国学大师。他自学成才,一生治学沿着由小学而入经学兼及诸子,由经学而入史学的路径发展。治学走博通之路,强调"要把做学问的范围推广,不可走太狭窄的路"。主张做学术研究要"由博返约"。他认为人的一生除书本外,还应多读"无字书"。他一生的研究涉及小学、经学、诸子学、史学、清代学术思想史、文献学等各领域,著述等身,体现了治学的博大气象和求实精神。

    2019年03期 v.21;No.88 10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