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稿约

    2007年01期 No.30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论列宁物质概念之张力

    马德华;

    列宁的物质概念并不是绝对的,其内部本身蕴涵着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张力。这种张力来自列宁这个概念自身的局限性与不完善性,源自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这种张力的具体表现就是,“客观实在”对物质之非专属性。因此,需要对“客观实在”进行限定,需要统一物质概念之属人性与非属人性。另外,在强调人的感知在物质概念中的作用时,却将人自身遗忘于物质之外并陷入人类自身的“洞穴假象”中,故而还需要对知觉等人的认识作用与物质概念的关系进行再反思。

    2007年01期 No.30 5-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夏佑新;杜兵;

    经济伦理是对经济行为的道德约束和评价准则。邓小平提出的一系列丰富而深邃的经济伦理思想,不仅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依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007年01期 No.30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论中国哲学的精神

    宋志明;

    中国哲学浓缩地反映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社会心理、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认知结构等等,简言之,浓缩地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特有传统。中国哲学的民族性也就是中国哲学区别于其他民族哲学的特质,这种特质构成中国哲学独特的精神风貌。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大体上可以概括为自强不息、实事求是、辩证逻辑、以人为本、内在超越、有容乃大等六点。

    2007年01期 No.30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来稿须知

    2007年01期 No.3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道”世界观的后现代品格及其价值

    唐名辉;

    本文从后现代宗教学理论视角分析老子的“道”世界观。发现“道”表征了至上神的非人格化趋向;它本身具有泛活力主义和泛体验主义的特征;它采用诱导的方式来创造世界秩序。“道”的后现代品格对于破除一元神的狭隘偏执,提倡民族平等、博爱、互相尊重有现实性价值,也为现代宗教论证恶与神的共存事实提供了思考方向。

    2007年01期 No.30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致福”有待于得“道”——《庄子·逍遥游》主旨新论

    高深;

    关于《庄子.逍遥游》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但自近代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它主要讨论精神自由的问题。本文在考察“待”字含义的基础上,从“自由说”商榷、《逍遥游》的结构、《庄子》一书的整体内容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庄子.逍遥游》的主旨。笔者认为“致福”有待于得“道”,才是《逍遥游》的主旨。“逍遥游”就是求“道”的心路历程的形象表述。

    2007年01期 No.30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吊诡的神话与启蒙辩证法:批判诠释学刍议

    向辉;

    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影响深远。学者们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关注点局限于现代性、科学技术、文化工业以及批判理论社会学,忽略了其诠释学意义的探讨,本文则力图通过对神话与启蒙辩证法的文本分析,从《启蒙辩证法》的某些细节中来讨论批判诠释学是如何在法兰克福学派早期核心人物——霍克海默和阿多诺那里通过内容的逻辑与形式的逻辑得以阐释的。

    2007年01期 No.30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理解民主的思维方式:评析与启示

    赵春丽;刘彩霞;

    理解民主的思维方式有两种,一是理性主义的、理想主义的,一是经验主义的、现实主义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人们在理解民主上的差异,也形成了理想中的民主与现实中的民主的冲突与矛盾。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应树立新的民主思维方式和民主观。

    2007年01期 No.30 31-3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公民政治参与论析

    寇军;陈万明;

    公民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它在推进我国当前的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公民政治参与有助于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行,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减少制定政策的失误和实施政策的阻力。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政治体制的不完善以及社会心理条件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公民政治参与建设和发展。因此,必须加强经济和文化建设,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我国的公民政治参与建设。

    2007年01期 No.30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浅论国家赔偿费用管理

    闫鲁宁;

    完善的国家赔偿制度是民主法治的标尺和安全阀,是国家对公民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和标志。国家赔偿费用管理是实现国家赔偿的重要保证,直接关系到赔偿请求人能否最终获得赔偿。本文旨在分析研究我国现行国家赔偿费用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2007年01期 No.30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我国传统典权制度的存废之辨

    周琳静;殷继国;

    典权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项古老制度,与其它类似制度相比,其融资安全性更高,能够对社会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利用,能满足融资者保留不动产所有权的愿望,并在保护弱者、平衡各方利益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充分认识典权制度内涵及价值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典权是一种具有独特作用的特殊他物权,应在立法中作出使其独立于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规定,并在我国民事立法中科学地确立典权制度。

    2007年01期 No.30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论司法自制——以美国案例为材料

    刘练军;

    本文以美国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持司法自制立场的案例为材料,对司法自制在美国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概括出司法自制哲学之内涵本质及基本原则。司法自制乃司法审查的传统价值立场,它既是司法审查之制动器,又为宪政政制之保护器。司法自制研究是全面评介司法审查制度的必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加强对此课题的正视与重视。

    2007年01期 No.30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资源型城市转型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

    刘剑平;陈松岭;易龙生;

    资源型城市转型主导产业的选择是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的关键与核心问题。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主导产业的选择指标体系,并就如何对主导产业进行选择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同时对资源型城市转型主导产业的培育提出了相应建议与措施。

    2007年01期 No.30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我国黄金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

    曾建华;王烨;

    本文利用Hasbrouck信息份额分析方法,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伦敦黄金市场之间的比较,研究我国黄金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研究表明,上海黄金市场和伦敦黄金市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伦敦黄金市场在价格发现过程中居主导地位。通过数据分段分析得出,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价格发现功能不断加强,说明我国黄金市场在国际黄金市场上的地位逐渐提高。

    2007年01期 No.30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论产业集群下我国技术创新体制的构建

    李富;

    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同产业企业的聚集,有利于技术和知识的传播,可以降低技术创新的成本和风险,不过也存在着缺乏自主创新、过度模仿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采取合理措施,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中技术创新的效应,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

    2007年01期 No.30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农业循环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安加锋;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一致的,是解决“三农”问题,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中国实际,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制度安排主要有: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和循环农业市场体系,做好三大保障工作等。

    2007年01期 No.30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农民工的城市融合:一个重要的和谐元素——宏观社会资本视域的透视

    刘崇俊;王超;隋树霞;

    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是指农村务工人员在城市场域中将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纳入市民的关系网络中,并且利用这种新建构的关系网络获取自身发展的各种社会资源,这一过程正是农民工利益得以表达和体现的过程,而协调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分配是构建和谐社会应有之义。因此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是体现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元素、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运用社会资本研究框架,从宏观的视角剖析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并从组织、制度层面提供了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合的社会政策。

    2007年01期 No.30 74-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论人文素质教育与理工科学生的和谐发展

    张发钦;王宇;

    人文素质是理工科学生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理工科学生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理工科院校要把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切实改进人文素质主课堂教育,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统一;注重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推动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通。

    2007年01期 No.30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关于和谐网络与和谐社会的辩证思考

    蔡雪珍;

    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积极与消极影响的双重性,分析了网络不和谐现象的表现与危害,探讨了和谐网络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提出了构建和谐网络的对策建议。

    2007年01期 No.30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文化差异与和谐再造——论促进在校农村大学生社会化

    徐新林;

    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在大学校园中发生碰撞时,农村学生群体由于文化上的边缘性,容易发生适应性危机,阻碍其社会化进程。只有营造积极向上的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着眼于农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为农村大学生提供经济帮助,才能推进在校农村大学生的社会化。

    2007年01期 No.30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唐前游仙题材的流变与理性意识的成长

    赵雷;

    游仙题材在唐前沿着两条路径前行,经过秦汉的低伏,汉末魏晋的高涨,至东晋以后而渐趋边缘化。这既是文学现象,更是文化现象。游仙题材近千年的起伏及世俗化趋势与我国思想史上理性精神的发展脉络有着某种对应关系。通过对游仙题材的历时性考查,再参照以理性精神在唐前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对各阶段作品的解析,可以理清这一文化现象的动因。

    2007年01期 No.30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大鹏形象的演化及文化意蕴

    樊庆彦;

    大鹏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是一个带有神奇象征色彩的意象,自庄子《逍遥游》始,于古代诗文、小说、戏曲中频繁出现,这一形象对于华夏民族的审美心理,尤其是士子文人的人格理想、精神追求具有重要影响。从佛典中追溯其渊源及形象演化,也可以看出外来文化对于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影响。

    2007年01期 No.30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教科之助:晚清小说教育功能的歧变

    贺根民;

    醒世新民的启蒙意识,打造小说为“教科之助”的时趋,它指引着晚清小说创作的道德践履,也展现了小说家承担社会责任的浩淼天地。以忠孝观念为核心的载道模式,被革新置换成民主、平等等时代新见,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新变。教科书的功能取向,显露出近代实用理性的影响。片面的推崇势必存有抽象的图解痕迹,抹杀了小说固有的文体规律和特征,一旦政治热情消退,娱世和向俗就成为小说的审美需要。

    2007年01期 No.30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苏童小说改编异同比较

    苏丹;

    苏童的小说迄今已有四部被改编成了电影,分别是改编自《妻妾成群》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1991),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红粉》(李少红,1994),改编自《米》的《大鸿米店》(黄建中,1995)以及改编自《妇女生活》的《茉莉花开》(侯咏,2004)。其中除第四代导演黄建中改编的《米》之外,其他三位第五代导演改编的均是苏童“女性小说系列”中的作品,横向看来,其艺术理念和创作心态的异同颇值得回味。本文仅以张艺谋和侯咏这两位男性导演改编的作品为代表进行比较,探讨一下他们在将小说转换成影像时不同的处理手法和指导思想。

    2007年01期 No.30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从新普育堂看慈善组织与政府机构间的互动(1912-1937)

    何孔蛟;

    北洋政府时期由于中央政权的弱化,对慈善事业的协助只能依赖地方政府。上海地方政府对新普育堂进行了积极的扶植和协助,但在管理上并未进行全面的介入和干预,对新普育堂的监督主要来自社会舆论,新普育堂与政府机构之间保持了良好的协作关系,它的慈善救助弥补了政府社会职能的不足。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颁布了一系列监督慈善团体的法规,给上海地方政府对新普育堂的监督提供了法律依据,政府与新普育堂之间在保持相互协作的同时,加强了对其的监督和控制。

    2007年01期 No.30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从大生纱厂看中国近代早期民营企业的经营特征

    卢征良;

    1898年,张謇于南通以股份制组织形式创办了大生纱厂。张謇借鉴当时其它民族企业的创办经验,使大生在申请创办、集资、企业股份、公积金、企业所负责任形式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形成了一定时代特色的运营机制。从现在的企业理论来看,这些机制也许不完善,但这些早期所形成的企业特征既反映了当时的第一代民族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的艰难和时代的局限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民族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2007年01期 No.30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试析1931年江淮大水对苏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孔祥成;

    1931年江淮大水灾对江苏以及江淮流域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使得农村生产条件恶化,金融枯竭,土地撂荒;外贸逆差,国库外流,城镇工商业随之衰落;紧接着地方财政成为无源之水,值此窘况之下,各级地方政府为弥补财政短缺,想方设法开源节流,进一步恶化了灾民的生存条件,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2007年01期 No.30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论中国英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赵明;

    本文探讨了中国英语新闻标题的缩略与拼缀翻译法、文化内涵词语的异化翻译法和各种学科词语借用的隐喻翻译法。通过大量例句分析,说明翻译策略与方法的恰当运用使中国英语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获得了理想的接受效果,发挥了不可取代的媒介作用。

    2007年01期 No.30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论文学翻译中等效翻译的可行性

    秦燕;

    从原语言翻译到目的语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往往会影响信息的获得,会产生信息的误导和交际的障碍,产生偏差。文学翻译究竟能不能做到等效,本文试着从语言、文化、读者接受三者的各自特点和互动关系加以考察,最终得出结论,从各个方面看,“等效”事实上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尽量达到“等效”和“神似”。

    2007年01期 No.30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对国内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的思考

    李文梅;左言娜;

    中介语石化作为语言学习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已经成为二语习得中的焦点之一,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与国外石化现象研究成果相比,国内该课题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很大差距。本文试图指出国内石化现象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于推动国内石化现象研究向纵深发展,更好地为我国外语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2007年01期 No.30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新增题型与人文素质教育

    蒋栋元;李灏;

    2004年《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规定从2005年起对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题型作了调整,快速阅读被人文知识题型取代。这一变化是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增加竞争优势。这对高校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文化知识,尤其是西方文化的输入,包括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语言、文学、宗教、哲学等,但同时不能忽略了本国文化的教育。

    2007年01期 No.30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