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伦理与保护生态环境

    魏英敏

    生态危机与过度消费有关 ,为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 ,必须树立包括节俭在内的新的消费伦理观

    2000年03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关于建立“中国转型社会学”学科的设想——兼评90年代中国社会转型研究

    唐魁玉

    本文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学理论发展出发 ,认为现在已具备了建立一门作为“转型学”分支学科的“中国转型社会学”或社会转型学的条件 ,指出建立这一学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科意义。文章继而对“中国转型社会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进行了学术梳理和定位 ,还对“中国转型社会学”的研究与发展的技术、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作了学理分析和前景展望。最后 ,提出了中国社会学家应抓住转型期社会创新所提供的学术创新的机会 ,发挥社会学家的想像力与社会观察力 ,以实现社会学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2000年03期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可持续发展社会运行机制:竞争·协同·和谐理论

    陈玉和,张幼蒂

    本文讨论了可持续发展社会的运行机制 ,认为可持续发展社会是竞争、协同与和谐的统一体 ,规范的竞争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积极的协同是社会运行内禀的制约与稳态机制 ,能使社会导向其更高层次的目标 ,和谐是使社会保持其发展活力的机制

    2000年03期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价值论”的重新审视

    董会泽

    知识经济为劳动与劳动价值的高度统一提供了现实可能。本文试从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要求出发 ,重新审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初步提出我国建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运行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思路

    2000年03期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可持续发展中的人的价值取向——世纪之交对人类中心观念的反思

    高中华

    工业化过度发展造成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不容置疑 ,作为工业化发展观理论基础的近代人类中心论观念受到责难也无可厚非。那么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是不是要否弃人的利益与价值取向 ?作者认为 ,以人为本的哲学观念范型始终是发展观的价值尺度 ,我们所要扬弃的是支配旧发展观的绝对化了的人类中心观念。从理论维度阐释 ,“主体”、“理性”、“人类中心”并未因后现代思潮的“放逐”而全盘丧失 ,作为深层的哲学价值观念继续筹划着人的生存和未来发展方式

    2000年03期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略论古希腊和先秦中庸思想的现代价值

    杨茹

    中庸思想是中西思想史中所共有的珍贵遗产 ,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价值。本文对古希腊和先秦中庸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进行了考察、分析和比较 ,试图在历史发展与中西比较中 ,把握中庸思想的基本内涵 ,揭示中庸思想的现代价值

    2000年03期 34-3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哈耶克心灵学说述评

    顾志龙

    哈耶克的心灵学说是他的政治和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基础 ,是全面准确地理解他的其它重要理论的关键。本文从六个方面对他的心灵学说作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 ,并作简要评价

    2000年03期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精神损害行为认定及赔偿探讨

    宋才发

    :精神损害是对民事主体精神活动的损害 ,它造成民事主体精神痛若和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必须依法认定侵权者的不法行为 ,确认精神损害的赔偿主体、索赔主体和赔偿的适用范围 ,同时依精神损害赔偿原则 ,给受害者予以适度赔偿

    2000年03期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电子商务与电子证据

    王国金

    电子商务依托现代高新技术全面改变着传统贸易的经营理念和方式 ,其表现载体数据电文应用到诉讼领域成为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相比 ,电子证据的可接受性、证明力以及搜集采信等问题存在较大立法障碍和适用困难。必须加强研究电子商务证据新特点 ,借鉴国际组织有益探索 ,逐步建立我国电子证据法律制度 ,为电子商务的顺利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000年03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综合优势能力分析

    杨多贵,牛文元,陈劭锋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系统学方向 ,对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了简要的解析。借鉴“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思想 ,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优势能力的内涵作了界定 ,并设计了区域综合优势能力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制订了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综合优势能力的“资产负债表”和“资产负债图”,并对其可持续发展综合优势能力作了深入地分析与评估

    2000年03期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角色与行为分析——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环境的一种阐述

    沈山

    本文阐述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与行为、国有企业的本质属性与改革方向 ,并明确提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 :以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中心 ,建立宏观调控体系和相关的配套改革 ,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推进国有企业改组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全面做好社会保障体系工作

    2000年03期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于立宏

    :展望二十一世纪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在这样一种发展趋势下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因此 ,中国企业人事管理改革应从建立和培养一支专业化的人才资源管理队伍开始 ,构建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使企业形成以人力资源部门为轴心的、对企业经营战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的统一结构体系

    2000年03期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中心城市的区域配送

    周梅华,王华民

    :我国经济属粗放型经济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 ,企业竞争的加剧 ,要求我国企业必须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而经营方式的转变要有现代流通来保证 ,集约化配送是现代流通方式的标志 ,本文分析了我国经营方式转变中 ,作为中心城市的物流配送功能和物流配送的配送形式 ,设计了几类流通企业的配送形式和改革思路 ,以保证中心城市发挥物流功能 ,加速我国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化方式转变的进程

    2000年03期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微型小说的变形表述

    顾建新

    微型小说是我国近年新崛起的文艺体式 ,它自身存在的二难机制决定它不能使用一般小说常用的叙述方式 ,而变形表述是微型小说发挥艺术特长的最好方式之一。本文着重从微型小说变形的两种方式 ,进行较详细的分析 ,为微型小说制造“新奇化”、“陌生化”提供可行的模式

    2000年03期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论新时期电影的发展与创新

    周成平

    尽管人们似乎普遍都对新时期电影颇有微词 ,但对其稍作研究就会发现 ,新时期电影在革新电影语言、探索电影样式、追求导演的个性化风格和致力于表现手法的创新等方面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由此推动着新时期电影的不断发展

    2000年03期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试论韩愈古文理论的继承性与创新性

    韩锦标

    韩愈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一位既善于继承前人又善于创新的作家。他在古文运动中提出的古文理论既源于前人又超出前人 ,体现出了强烈的独创性。本文在探源的基础上分析了他的古文理论 ,认为文以载道、不平则鸣、气盛言宜、文体改革等主张无不闪烁着创新的光芒 ,对后人具有多方面的启发意义

    2000年03期 92-9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建国初期思想文化战线三次斗争的经验教训

    田雪梅

    建国初期 ,我国思想文化战线先后开展的三次思想批判运动 ,即 1 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1 953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思想的批判 ,以及 1 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和“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 ,对我国思想文化界影响很大。本文拟从中总结出基本的经验教训 ,以指导今天思想文化斗争的正确展开。文章从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即要正确对待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 ,必须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必须正确制定和执行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

    2000年03期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瞿秋白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中国的揭露

    梁化奎

    瞿秋白从苏俄回国后 ,针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侵略——这一新的侵略方式 ,从理论上初步揭示了帝国主义文化的含义、表现形式及其反动本质。他以大量的事实深刻揭露了帝国主义文化的隐蔽性、欺诈性、反动性特征 ,并从多方面指出了这一新的侵略方式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与危害。尤其对包含着奴化思想的“奴隶的心”和“走狗”的文化心态 ,作了较为深刻的剖析。他的这些思想警示世人 ,对帝国主义切不可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2000年03期 104-108+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二十一世纪中国德育的大趋势:德育课程体系之建构

    詹万生

    面向二十一世纪 ,中国德育向何处去 ?这是世纪之交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作者认为欲达到加强和改造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实效、提高德育水平之目的 ,必须整体建构现代德育课程体系 ,这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德育的大趋势

    2000年03期 10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灌输论:思想发展脉络及现实意义

    宋迎法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并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 ,列宁结合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灌输论 ,毛泽东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灌输论 ,对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对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0年03期 11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李伟,宋长生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必须深刻理解素质教育内涵 ,抓住素质教育的灵魂 ,建设高质量的队伍 ,构建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体系 ,并且要紧密结合高校工作实际 ,创造性开展工作 ,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2000年03期 125-129+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网络化教育:一种新质教育的诠释——对网络化冲击下高校教育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

    孟建

    :“网络”作为信息化的特殊代名词 ,某种意义上说已是信息社会的一个缩影。它的出现与发展 ,已引起当今社会的巨大“震撼”,引发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 ,已在教育领域强烈地表现出来。本文以系统研究方法为主导研究方法 ,将哲学研究方法与教育学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方法与实证性研究方法相结合 ,较为全面、深入地对“网络化”在社会领域 ,教育领域产生的影响与变革进行了分析、论述 ,特别是对“网络化教育”——作为一种新质教育的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 ,与此同时 ,亦对“网络化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

    2000年03期 130-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基本乐理教学思考

    甘晓凤

    本文分析了《音乐理论基础》一书的框架结构和音阶调式理论问题 ,并将其与《音乐基本理论》作了比较 ,认为前者在中国民族音阶调式理论的论述上存在过于复杂化的问题 ,在篇章布局上不够符合基本乐理本身的原则和音乐教学的顺序性原则 ,因而执教者在使用此书时应加以适当调整 ,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 ,本文还探讨了现代音乐与乐理教学的关系 ,以及中国传统乐理的教学问题。

    2000年03期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翻译中的陷阱——似曾相识的“熟词”

    伍锋

    在英汉或汉英翻译中 ,常常注意到的是差异比较明显的词汇或语句 ,而一些看似熟悉的词往往被先入为主的印象误导 ,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成为翻译中的陷阱。结果在不考虑文化差异、上下文关系和词汇色彩细微差别时被错误的理解与翻译 ,影响了译文的质量。本文从认知心理学和完形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强调整体把握原文精神 ,再对细节 ,特别是涉及文化、上下文、词色等细微之处仔细推敲 ,努力使译文贴近原文 ,反映出原作的风貌

    2000年03期 14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论性别歧视语的改

    赵明

    本文从思维定势、价值取向等方面论述了性别歧视语的产生根源和性别歧视语的各种表现 ,并着力阐述了女权运动对歧视语改革所产生的影响 ,同时还详尽分析了歧视语改革的语用效果

    2000年03期 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对翻译限度问题的探讨

    章礼霞

    翻译不是一门精密的科学 ,而应被看作是一种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二度创作性质的艺术形式。不同民族间文化的相异性及语言符号形式与内容关系的约定俗成性是导致翻译不能完全对等的两个主要因素。在理论上正视和承认翻译的局限性会有助于翻译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在一种更为宽松、合理的氛围下健康发展

    2000年03期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