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国革命传统道德规范

    夏伟东

    围绕“以德治国”思想的研讨 ,除了考察古今中外“德”的历史内涵之外 ,更重要的是考察中国现当代历史时期中形成的革命传统道德及其规范体系。本文从九个方面对中国革命传统道德规范的基本框架作了概括

    2002年01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以德治国”与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目的与手段的辩证统一

    张学涛

    以德治国作为重要的治国方略 ,是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目标追求之一和重要的推动手段之一。本文试从这两方面来探讨以德治国与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关系

    2002年01期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领导干部“政治良心”探析

    王素琴,陈勇

    政治良心属于政治伦理学范畴。领导干部的政治良心观建设 ,对于党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 ,要全面加强领导干部的政治良心观建设 ,进一步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的自觉性 ,提高带头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积极性。

    2002年01期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政治发展与公民参与——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的政治学思考

    汪如磊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了扩大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问题。政党是现代社会中政治运行的重要手段 ,通过政党参与政治是公民参政的重要形式 ,它对政治体系的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 :政党沟通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联系 ,为公民参政提供了制度化渠道 ;政党充当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过滤层”,把公民参政限制在政治体系所能容纳的范围之内 ;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政党的政治社会化作用。在我国现阶段通过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 ,发挥政党的参政功能 ,是扩大政治参与和保持政治稳定的最佳选择

    2002年01期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加强信仰教育,培养马克思主义者

    汤标

    本文从信仰的内在结构入手 ,剖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特征 ,分析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传播、确立及遭遇危机的客观背景 ,指出复兴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从信仰主体的心态入手 ,结合传统文化中关于信仰的有关内容 ,培养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敬、忠、诚

    2002年01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作风的辩证统一

    董遂强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有两条逻辑线索 :一条线索是对马克思主义学风深刻内涵的不懈探索 ;另一条线索是探索如何精确简练地表达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实质。这两条逻辑线索在结构上相互交织 ,在内容上相互为用 ,最后达到交汇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毛泽东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邓小平则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起来 ,并强调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作风三个方面的辩证统一

    2002年01期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认知科学对现代哲学的挑战

    朱志方

    传统西方哲学是以纯粹理性为基石的主体哲学 ,被当作人的本质特性的理性是脱离身体的或与身体无关的。 2 0世纪后期的科学哲学是对传统哲学的反叛 ,特别是它的译不准论题和观察依赖理论的论题 ,与普遍理性和方法的观念是尖锐对立的 ,并导致了知识相对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 1 970年代以来认知科学的发现表明 ,理性和心灵是涉身的 ,取决于身体的结构和人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人体的神经结构和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方式决定了人必须以指称个体的方式来认识世界 ,因此与译不准论题相反对 ;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主要是由人的神经决定的 ,而不是由理论概念决定的 ,因此与观察依赖理论的论题相反对。因此 ,现代认知科学既是对传统的理性哲学的挑战 ,也是对当代相对主义哲学的挑战。

    2002年01期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人大对法院个案监督制度辨析

    魏金汉,于磊

    当前我国有的地方出现了人大对法院司法监督的一种新形式——个案监督。本文通过对该制度的成因的探析 ,指出个案监督与实现司法公正的初衷可能产生背离 ,掌握得不好 ,甚至会干涉法院的独立审判 ,削弱司法权威。人大的司法监督权是有宪法保障的 ,但当下中国实现司法公正的关键不是更多的监督 ,而是“法院何以成为法院”[1] ,法官要成为法官——司法独立

    2002年01期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思想政治工作对法院司法行政改革的响应

    刘爱莲,彭智勇

    我国法院系统的司法行政改革是时代的新课题。本文探讨了法院思想政治工作对司法行政改革所作出的积极响应 ,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应发挥先导作用以推进司法行政改革 ,并且在改革中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以及促进其创新

    2002年01期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企业知识管理:战略与方法

    应力,钱省三

    企业知识管理的战略是对企业所需要开发、应用的知识以及人力资源结构建立一个概念化的视景。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发展目标 ,在对战略发展环境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知识管理的战略模式 ,并把握战略目标的可达性、实用性和超前性。企业知识管理的方法应坚持自下而上的原则 ,选择成功的部门开始 ,融入日常的工作环境 ,并有针对性地选择信息技术与方法

    2002年01期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基于监督约束机制的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王明利,宋学锋

    随着中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出台 ,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如何结合中国的国情 ,设计出有中国特色的独立董事制度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我国目前独立董事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 ,阐述了独立董事制度设计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2002年01期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关于国有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几个问题的理论思考

    张小件

    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国企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矛盾 ,认为先验的把国企定位于非竞争性或弱竞争性领域是不当的 ,不利于国企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培育。从形成国企竞争优势出发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 ,必须研究由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所决定的市场运行过程的特殊规律性 ,探索适应我国情况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评价标准体系 ,促进国企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或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形成

    2002年01期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与融资的新渠道

    贾艳利,冷军

    目前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筹资难的问题 ,与此相反的是在中央银行连续七次降息 ,开征利息税的情况下 ,我国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在 2 0 0 1年年底已经突破了 8万亿元人民币。导致储蓄存款余额持续增加与中小企业筹资难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投资者与融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设立规范的产业投资基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产业投资基金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建议。

    2002年01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荷兰环境成本核算实践及启示

    蒋卫东

    荷兰政府出于宏观环境管理的需要明确界定了环境成本 ,对微观层次上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和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荷兰铁路公司以现有会计系统为基础 ,对环境成本进行了确认、计量、记录、追踪和分配 ;在政府建筑物环境成本的确定上则采用了新的方法 ,建立了新的环境成本核算系统。荷兰环境成本核算实践启示我们 ,要重视对环境成本核算的研究 ;政府是环境成本核算建立和发展的强大外部压力源 ,企业对良好财务业绩的追求则是持久的内部动力源 ;建立环境成本核算系统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和实用原则。

    2002年01期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历程与进展

    陈龙乾,马晓明

    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是国家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多年来 ,这一改革取得了重要成就和积极进展 ,本文在对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进程、目标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概括了新的城镇住房制度的基本内涵

    2002年01期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银行”定义之比较研究与借鉴

    钟志勇

    首先 ,本文认为定义银行的方法有两种 :形式认定主义与实质认定主义 ,而实质认定主义又有列举式和概括式两种具体作法。其次 ,经分析后本文认为 ,英国采用实质认定主义 ;美国和我国香港特区以形式认定主义为基础 ,兼采实质认定主义 ;我国台湾地区采用形式认定主义。最后 ,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法》的定义 ,并建议在坚持形式认定主义的同时 ,修正该法第 87条 ,对一些关键性的概念如存款、贷款加以明确界定。

    2002年01期 94-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论中华文化复兴的理性之源与价值重建

    蔡世华

    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源于中国文化自身的历史观照与世界文化当代参照的必然选择。文化复兴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归 ,更不是复古主义 ,而是要重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开放性 ,使“以仁为本”成为具有普遍价值的基本理念

    2002年01期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挑战—回应”模式与中国早期政治现代化的启动

    韩锦标

    “挑战—回应”模式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外力的作用。中国传统社会由于具有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君主政治的专制性、儒家思想的钳制性和优越自大的心理 ,使得传统政治形态具有显著的连续性 ,这种连续性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走向现代化的障碍。外力挑战打断了这种连续性 ,从而充当了中国早期政治现代化启动的“不自觉的工具”。然而中国内部力量始终是推动政治现代化启动和进一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002年01期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

    祝天智,黄汝娟

    甲午战争是中国政治文化演进的重要标界。完整意义上的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文化出现于甲午战后。甲午战争推助了中国政治心态的转换 ,加速了中国政治价值观的革新 ,促成了知识精英政治人格的激变

    2002年01期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中国近代律师制度由来探析

    杨林生

    律师作为西方法律制度的产物 ,在中国法制近代化过程中被引进 ,对中国走向法制文明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考察近代领事裁判权及会审制度入手 ,探讨在华外籍律师所充当的社会角色及其正反影响 ,并系统阐述了近代华人律师及近代中国律师制度诞生的艰难历程。

    2002年01期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西汉侯国官制考述

    史云贵

    汉代列侯分为功臣侯、王子侯和外戚侯三种。汉初 ,列侯“掌治其国”,得以“自置吏 ,得赋敛”。武帝时 ,“改所食国令长曰相”,侯国别属汉郡。西汉侯国官制由此发生了质变。侯国存在着以相 (令长 )为核心的地方行政系统和以侯家丞为中心的家吏系统。汉初两个系统的设官 ,除侯国令长外 ,余皆归列侯任免。西汉中后期 ,侯国官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侯国系统中二百石及其以上的相、丞、尉和家吏系统中比三百石的侯家丞 ,按汉法当由中央任命 ;侯国系统中相、丞、尉之佐吏和家吏中的仆、行人、门大夫当为百石吏 ,由郡一级统一调配无疑。这从《尹湾汉简》等出土的相关考古资料中可以得到印证

    2002年01期 124-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精神分析学影响下的中国现代性爱文学批评历程——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性爱文学批评研究

    毛正天

    中国现代性爱文学批评在精神分析学影响下发生、发展 ,走过了与“五四”文化运动的激情遇合和三四十年代的与主潮文艺美学疏离的风雨历程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与历史品格。

    2002年01期 132-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由题画诗透视中国文人画家的人格精神

    高淮生

    中国文人画家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双重人格特征 ,即道以自认的使命感与恣情任性的个性品质 ,同时又兼有艺术家独具的个性与品格。他们追求精神上的自我超越与自由 ,因而也使中国绘画进入了一种超逸之境。文人画家的自我超越源自他们精神上的超凡脱俗之气概 ,这气概外溢成他们多彩的人格风范。它包括文人画家们的举世高标、愤世嫉俗、闲逸恣情、自洁自爱等人格类型。这些人格的突出表现说明这样一个事实 :即文人画家首先是人格自立、自主、自由的人 ,其次才是艺术家

    2002年01期 140-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论译者的淡化意识

    赵明

    本文着重从信息传输的角度论述译者的淡化意识。译品要求意足神完 ,不在乎词句机械的一一对应。译者的淡化意识能使其于平淡之中显功夫 ,使译文避免繁冗拖沓 ,取得清新自然、语意连贯、文从字顺、简练畅达的表达效果

    2002年01期 147-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从跨文化交际看商标词的翻译

    唐忠顺,胡剑波

    任何商标词都具有自身的文化内涵。商标词的翻译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交际的效果取决于商标词翻译的质量。本文通过分析商标词的功能特征和文化属性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探讨商标词翻译的有效途径。

    2002年01期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