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 从焦作路矿学堂到中国矿业大学——西北联大与矿大精神

    邹放鸣;

    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西北联合大学及其分立的五大学院立足大西北,坚守使命、培育英才、延续国脉、创造奇迹,孕育了"公诚勤朴"的大学精神,为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历史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创办于1909年的中国矿业大学在经历其最初的发轫阶段后,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特别是与由西南联合大学分立的国立西北工学院有着整整8年的时空交汇。在此期间,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私立焦作工学院对战时的国立西北工学院而言,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富有特色且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组成部分。在抗战期间高等学校内迁运动中、在西北联合大学及国立西北工学院的峥嵘岁月中,私立焦作工学院所经历的文化涵养和精神陶冶,与中国矿业大学的历史不可分割。中国矿业大学所特有的"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文化品格,是她从焦作路矿学堂到私立焦作工学院、中经西北联大、西北工学院再到焦作工学院、中国矿业学院直至新世纪的百年曲折坎坷历程中熔铸而成的。中国矿业大学在西北联合大学及国立西北工学院时期的那段历史不应该被忽略和遗忘。

    2013年04期 v.15;No.57 5-1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马克思主义

  • 通融与耦合:中国梦战略与生态文明理念关系探微

    王学荣;

    "中国梦"战略思想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它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华夏文明,发端于飞速发展风起云涌的社会实践之中。"中国梦"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其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思想体系。生态文明是继人类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种新型文明形态。通过深入研究"中国梦"和生态文明发现,二者是内在通融、彼此耦合的:中国梦这一"社会工程"的实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战略指导,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国梦战略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而生态文明本身亦是中国梦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二者互涵互动、相得益彰。探讨此二者的内在联系,将起到深化"中国梦"研究和深化生态文明研究的双重效应。

    2013年04期 v.15;No.57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建设生态文明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郎廷建;白秉镯;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战略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建设生态文明战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内涵,呈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过程性特征,凸显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013年04期 v.15;No.57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哲学

  • 公共领域的基本内涵与人生意义

    王文兵;胡群英;

    公共领域本身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理念,我们也很难找到一种充分体现公共领域这一概念的完美典型。我们只能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比较中,从公共领域的各种具体形式上逐步领会其基本内涵、主要特征、社会文化功能及其人生意义。大体而言,公共领域就是指人们为了特定目的超越私人生活的狭隘范围而实现共同生活和公开交往的一种活动状态、活动形式,具有共在性、公开性、开放性、多元性、层次性、历史性等主要特征。不同形式的公共领域具有不同的内容、功能和重点,但无疑都有其人生意义。深刻理解和体会公共领域的人生意义,就会促发人们更自觉、更积极地参与各种形式的公共领域,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公共领域的各种功能,并以此丰富、拓展和深化人们的人生追求。

    2013年04期 v.15;No.57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 两宋之际程门后学与洛学的复振

    李敬峰;刘俊;

    两宋之际,洛学在王学、佛学等的夹击下苟延残喘,甚至一度处在消亡的境遇。然幸赖程门后学积极卫道,他们在经学上整理二程著作、在判教上排佛辟佛、在政治上积极参政影响学统等,通过不遗余力的努力,终使洛学摆脱厄运,得以薪火相传,成为南宋中期以后的显学,并作为强势话语主导南宋学术界。本文以此为考察对象,展现两宋之际程门后学在复振洛学上的努力与贡献。

    2013年04期 v.15;No.57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 道德与法律概念辨析

    孙英;

    道德和法律作为调整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都是社会制定的行为规范,它们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并且都具有强制性。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权力强制。道德规范具有非必须性、低强制性,是非权力规范;法律规范具有必须性、高强制性,是权力规范。

    2013年04期 v.15;No.57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政治学

  •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范式的演进逻辑

    王成礼;严海波;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研究范式,是在扬弃旧制度主义及行为主义研究范式基础之上,主动接纳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的成果,并在同其它社会科学的不断对话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它体现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范式的内在逻辑机理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3年04期 v.15;No.57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 西方国家建构研究脉络评析

    金文;

    近年来,国家建构成为政治学和比较政治研究的热点。通过查阅国家建构研究的相关文献,作者对西方国家建构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归纳了西方国家建构研究的历史脉络,研究内容和研究特点,并对其进行了客观评析。

    2013年04期 v.15;No.57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 党政机关勤廉评价体系建设探微——以徐州市贾汪区勤廉评价系统建设为例

    张长立;刘志军;任俊;

    长期以来,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勤廉考核的科学性问题备受关注,创新勤廉评价体系成为党风廉政建设领域高度关注的话语。徐州市贾汪区纪委开展的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勤廉百分评价系统建设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该系统主要是在电子信息平台上集绩效考核、信息公开、信访举报、廉情预警、信息交流、警示教育等功能为一体,建立预防腐败信息共享机制、预警机制和廉政指标体系,增强了绩效管理的科学性,提升了惩防体系建设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了行政权力的阳光运行。

    2013年04期 v.15;No.57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 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调处机制的系统建构——以“十一五”期间江苏徐州地区为研究场域

    李绍伟;

    "十一五"期间,江苏徐州地区经济呈跨越式发展,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时期,以经济利益矛盾为主要形态的社会矛盾显著增多,各类社会纠纷数量持续高位运行。这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针对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主要特征,调处社会矛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与社会公平、利益均衡与利益共享、民主法治与安定有序、政府主导与社会合作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社会矛盾调处的责任分担机制、源头治理机制、多元化解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共同进步。

    2013年04期 v.15;No.57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经济与管理

  • 中国煤炭输配格局及优化战略

    吕涛;张宏;聂锐;刘满芝;

    中国煤炭生产和消费的逆向分布,使得煤炭输配形成扇形的基本格局。根据煤炭输配中存在的规模不断加大、距离不断拉长、运输能力不均衡、储备体系未建立等问题,提出"煤电并举,输煤为主;优化布局,合理流向;增加运力,消除瓶颈;储配结合,应急保障"的煤炭输配优化方案和相关政策建议。

    2013年04期 v.15;No.57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 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灰色关联的动态分析

    王常凯;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使用1995-2011年相关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人均GDP、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工业先进程度、城市化率、贸易密度等7个因素对中国人均CO2排放的影响程度及动态变化。主要结论为:1995-2011年,GDP每增加1万元,能源消费增加3.39吨标煤,CO2排放增加10.56吨;对中国人均CO2排放影响程度较大的因素,初期是能源结构、工业先进程度和贸易密度,后期是能源强度、城市化率和产业结构;人均GDP、能源强度、城市化的影响在增大,能源结构和工业先进程度的影响逐渐下降,产业结构和贸易密度的影响呈波动趋势。以上结论为我国制定和完善低碳发展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3年04期 v.15;No.57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 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互动机制研究

    刘传哲;乔路;

    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实践途径。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学科和产业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对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进一步细化界定的基础上,从学科集群对产业集群的支撑与推动、产业集群对学科集群的吸引与促进以及产业集群与学科集群的相互作用三方面研究了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的互动机制。进而,本文就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互动机制的构建,从需求拉动、政策推动和平台支持三个层面提出了建议。

    2013年04期 v.15;No.57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教育

  • 列维纳斯“他者”伦理学与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

    高云;王恒;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薄弱甚至缺失的问题,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路径。研究梳理"他者"伦理思想,对于培养、提升大学生责任意识,将为他人尽责与为己尽责相结合,实现责任自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3年04期 v.15;No.57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 协同创新模式下高校校企文化融合的路径与功能探析

    俞建光;

    协同创新是当下我国高校正在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高校要完成协同创新的重大任务需要校企之间实现真正有效地合作,这就使得高校校企文化融合成为一个基础性问题。协同创新模式呼唤校企文化融合,而高校要实现校企文化融合就必须培养师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培训服务企业的专业素质要求,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弘扬企业优秀文化,融汇创新创业精神。高校校企文化融合有助于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助于提高办学水平,引进优秀文化,有助于打造育人高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有助于促进校企协同、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2013年04期 v.15;No.57 83-86+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矿业史

  • 当代中国煤炭工业发展述论

    薛毅;

    中国开发利用煤炭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当代是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最高阶段。煤炭工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煤炭一直是国家的主体能源,同时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能源支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成为世界上煤炭产量最高和消费量最多的国家,一批重点煤矿企业的生产技术和安全指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近年来,中国的煤炭工业大力推进实施大基地、大集团战略,提高煤炭工业规模化、现代化水平战略,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煤炭生产力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形成了煤电、煤化等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2013年04期 v.15;No.57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 矿之诱惑:明清中原采矿活跃原因探析

    赵长贵;

    明清时期,中原的采矿活动日趋活跃。究其原因,这与中原的矿产富饶易采,采矿之禁逐渐松驰,百姓谋生与谋利的推动,以及晚清人们反掠夺护矿权的需要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原的采矿活动大多符合百姓的利益,它日趋频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并对当地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3年04期 v.15;No.57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 市场与政治之间的艰难平衡:近代上海银行业投资政府内债研究(1928~1931)

    蒋立场;

    1928~1931年间,围绕政府举债,在与南京国民政府之间反复博弈、艰难权衡的基础上,上海银行业通过承借政府债券押款和直接投资政府债券等方式承受了巨额的债款。在维系自身正常营运并获取相应收益的同时,上海银行业与政府财政之间的利害关系日趋紧密。基于时局动荡以及过度投资政府内债的非合理性等考量,上海地区一些重要的银行机构在内债投资问题上所持态度始终比较审慎,并尽可能地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来防范化解其中的风险隐患。

    2013年04期 v.15;No.57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 清末子学复兴考

    刘礼堂;王绍军;

    子学是我国传统学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子学复兴应有自身的规律。子学起源于西周,繁荣于战国,中断于汉,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各代,时隐时现,而大盛于清中叶。清末子学复兴的思想背景是与近代以来特定的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紧密联系的。在民族精神的感召下,一些进步的学者为寻求经略国家的路径,试图从传统诸子学说中探索利弊得失,为治国方略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也得出子学不足以救亡图存,必须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的先进技术,对传统的子学重新认识,提出新的政治主张与学术思想观念。

    2013年04期 v.15;No.57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文学

  • 道德家的文学图景——解读玛丽安娜·莫尔诗歌中的伦理内涵

    顾晓辉;

    美国著名现代主义诗人玛丽安娜·莫尔在创作中自始至终贯穿她的观察和道德立场。她秉承基督教的传统伦理观念,强调生存中的独立、勇气、坚毅和忍耐等品质。她同时将目光投向社会,反对和批判现代文明中的道德堕落、商业化与物质主义,谴责战争。她从自然中发现把握世界的方式,将动物作为人类的道德楷模,并贯彻文以载道的理念,在诗歌创作中力求开创一种美国式的写作传统,表达生活与现实的真谛。

    2013年04期 v.15;No.57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 消费文化与1990年以来大学题材小说的叙事成规

    赵家文;

    1990年代以来的大学题材小说浸染着浓厚的消费文化色彩,并促其生成了一套深层的叙事成规。污名化的同质叙述对大学的指认带有否定性价值。二元对立的惯习叙事模式,主要表现为堕落与守望的对峙。新闻化的叙事使小说充斥着大量新闻信息,小说的想象与虚构因素匮乏。人物塑造类型化、浅显化,缺少新意与

    2013年04期 v.15;No.57 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出版与语言

  • 全媒体时代教育报刊品牌微营销模式的战略思考——兼论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报刊营销改革

    裘湘;

    随着移动互联与智能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旧传播媒介日益融合,人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全媒体时代。在信息泛滥、数据庞杂的传播形态变革中,教育报刊发展面临新的危机和挑战。本文以江苏教育报刊总社部分报刊为个案,基于移动互联基础,探讨如何利用微平台进行教育报刊营销,以期实现教育报刊品牌营销的创新与突破。

    2013年04期 v.15;No.57 125-12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 出版企业品牌运营创新研究

    王东霞;赵龙祥;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出版业的竞争焦点已从最初的产品竞争开始转向品牌竞争。出版企业加强品牌运营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也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是消费者选择的必然要求。出版企业在品牌运营过程中要注重创新,可以重点从品牌观念创新、品牌业务创新、品牌管理创新等方面着手采取措施,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2013年04期 v.15;No.57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 “一X”类与“X来”类时间副词的功能搭配和表义特征

    田家隆;

    "一X"类与"X来"类时间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对这两组时间副词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时间系统时相、时制、时态三元结构理论,从句法分布和搭配选择、语义特征和表义倾向等角度对这两组时间副词做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和分析。

    2013年04期 v.15;No.57 13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书评

  • 一次真正的学科穿越之旅——评金林南教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的哲学沉思》

    郭智勇;

    <正>思想政治教育学在哲学社会科学大家庭中是一名年轻的成员,自1980年代创立以来,发展迅速。现在不但有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完整的培养体系,而且建立了从全国到地方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体系,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由于该学科极具中国特色,甚至有的学者不认为其有科学性,仅把其当作党的工作方式之一,又由于同教育学、政治学、法学关系复杂,其学科归属则一直处于流浪状态,究竟是属于德育的范畴,还是归属政治学与法学,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最终2005年由党中央红头文件一锤定音,归属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

    2013年04期 v.15;No.57 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