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兵;胡群英;
公共领域本身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理念,我们也很难找到一种充分体现公共领域这一概念的完美典型。我们只能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比较中,从公共领域的各种具体形式上逐步领会其基本内涵、主要特征、社会文化功能及其人生意义。大体而言,公共领域就是指人们为了特定目的超越私人生活的狭隘范围而实现共同生活和公开交往的一种活动状态、活动形式,具有共在性、公开性、开放性、多元性、层次性、历史性等主要特征。不同形式的公共领域具有不同的内容、功能和重点,但无疑都有其人生意义。深刻理解和体会公共领域的人生意义,就会促发人们更自觉、更积极地参与各种形式的公共领域,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公共领域的各种功能,并以此丰富、拓展和深化人们的人生追求。
2013年04期 v.15;No.57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 李敬峰;刘俊;
两宋之际,洛学在王学、佛学等的夹击下苟延残喘,甚至一度处在消亡的境遇。然幸赖程门后学积极卫道,他们在经学上整理二程著作、在判教上排佛辟佛、在政治上积极参政影响学统等,通过不遗余力的努力,终使洛学摆脱厄运,得以薪火相传,成为南宋中期以后的显学,并作为强势话语主导南宋学术界。本文以此为考察对象,展现两宋之际程门后学在复振洛学上的努力与贡献。
2013年04期 v.15;No.57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 孙英;
道德和法律作为调整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都是社会制定的行为规范,它们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并且都具有强制性。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权力强制。道德规范具有非必须性、低强制性,是非权力规范;法律规范具有必须性、高强制性,是权力规范。
2013年04期 v.15;No.57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 王成礼;严海波;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研究范式,是在扬弃旧制度主义及行为主义研究范式基础之上,主动接纳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的成果,并在同其它社会科学的不断对话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它体现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范式的内在逻辑机理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3年04期 v.15;No.57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 金文;
近年来,国家建构成为政治学和比较政治研究的热点。通过查阅国家建构研究的相关文献,作者对西方国家建构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归纳了西方国家建构研究的历史脉络,研究内容和研究特点,并对其进行了客观评析。
2013年04期 v.15;No.57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 张长立;刘志军;任俊;
长期以来,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勤廉考核的科学性问题备受关注,创新勤廉评价体系成为党风廉政建设领域高度关注的话语。徐州市贾汪区纪委开展的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勤廉百分评价系统建设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该系统主要是在电子信息平台上集绩效考核、信息公开、信访举报、廉情预警、信息交流、警示教育等功能为一体,建立预防腐败信息共享机制、预警机制和廉政指标体系,增强了绩效管理的科学性,提升了惩防体系建设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了行政权力的阳光运行。
2013年04期 v.15;No.57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 李绍伟;
"十一五"期间,江苏徐州地区经济呈跨越式发展,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时期,以经济利益矛盾为主要形态的社会矛盾显著增多,各类社会纠纷数量持续高位运行。这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针对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主要特征,调处社会矛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与社会公平、利益均衡与利益共享、民主法治与安定有序、政府主导与社会合作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社会矛盾调处的责任分担机制、源头治理机制、多元化解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共同进步。
2013年04期 v.15;No.57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 吕涛;张宏;聂锐;刘满芝;
中国煤炭生产和消费的逆向分布,使得煤炭输配形成扇形的基本格局。根据煤炭输配中存在的规模不断加大、距离不断拉长、运输能力不均衡、储备体系未建立等问题,提出"煤电并举,输煤为主;优化布局,合理流向;增加运力,消除瓶颈;储配结合,应急保障"的煤炭输配优化方案和相关政策建议。
2013年04期 v.15;No.57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 王常凯;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使用1995-2011年相关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人均GDP、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工业先进程度、城市化率、贸易密度等7个因素对中国人均CO2排放的影响程度及动态变化。主要结论为:1995-2011年,GDP每增加1万元,能源消费增加3.39吨标煤,CO2排放增加10.56吨;对中国人均CO2排放影响程度较大的因素,初期是能源结构、工业先进程度和贸易密度,后期是能源强度、城市化率和产业结构;人均GDP、能源强度、城市化的影响在增大,能源结构和工业先进程度的影响逐渐下降,产业结构和贸易密度的影响呈波动趋势。以上结论为我国制定和完善低碳发展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3年04期 v.15;No.57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 刘传哲;乔路;
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实践途径。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学科和产业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对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进一步细化界定的基础上,从学科集群对产业集群的支撑与推动、产业集群对学科集群的吸引与促进以及产业集群与学科集群的相互作用三方面研究了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的互动机制。进而,本文就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互动机制的构建,从需求拉动、政策推动和平台支持三个层面提出了建议。
2013年04期 v.15;No.57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 薛毅;
中国开发利用煤炭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当代是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最高阶段。煤炭工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煤炭一直是国家的主体能源,同时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能源支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成为世界上煤炭产量最高和消费量最多的国家,一批重点煤矿企业的生产技术和安全指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近年来,中国的煤炭工业大力推进实施大基地、大集团战略,提高煤炭工业规模化、现代化水平战略,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煤炭生产力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形成了煤电、煤化等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2013年04期 v.15;No.57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 赵长贵;
明清时期,中原的采矿活动日趋活跃。究其原因,这与中原的矿产富饶易采,采矿之禁逐渐松驰,百姓谋生与谋利的推动,以及晚清人们反掠夺护矿权的需要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原的采矿活动大多符合百姓的利益,它日趋频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并对当地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3年04期 v.15;No.57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 蒋立场;
1928~1931年间,围绕政府举债,在与南京国民政府之间反复博弈、艰难权衡的基础上,上海银行业通过承借政府债券押款和直接投资政府债券等方式承受了巨额的债款。在维系自身正常营运并获取相应收益的同时,上海银行业与政府财政之间的利害关系日趋紧密。基于时局动荡以及过度投资政府内债的非合理性等考量,上海地区一些重要的银行机构在内债投资问题上所持态度始终比较审慎,并尽可能地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来防范化解其中的风险隐患。
2013年04期 v.15;No.57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 刘礼堂;王绍军;
子学是我国传统学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子学复兴应有自身的规律。子学起源于西周,繁荣于战国,中断于汉,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各代,时隐时现,而大盛于清中叶。清末子学复兴的思想背景是与近代以来特定的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紧密联系的。在民族精神的感召下,一些进步的学者为寻求经略国家的路径,试图从传统诸子学说中探索利弊得失,为治国方略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也得出子学不足以救亡图存,必须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的先进技术,对传统的子学重新认识,提出新的政治主张与学术思想观念。
2013年04期 v.15;No.57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