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地;杨雪;胡园园;李艳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进程进入关键阶段,基于"需求侧"视角的需求管理已无法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供给侧改革是我国当前形势下寻求经济新增长的必然选择,是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供给侧改革关键是放松政府管制,释放市场活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投资有效性,确保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推进供给侧改革,不仅影响着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更是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而企业作为供给侧改革的主角,其转型升级是否成功,能否提高生产和供给端的质量和效益,直接影响到此次改革的成效。因而,对于企业而言,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相关政策,既是新的挑战又是新的机遇。
2016年03期 v.18;No.70 4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何亭;刘暅之;我国现有制造业发展模式折射出很多的"供给侧"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利用现代制造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不够,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高技术产品依赖进口,我国仍处于产业链低端生产制造环节,产能过剩严重和产能利用率低下等,随着"供给侧改革"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要求的提出,我国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基于此,从"机会窗口"理论修正的视角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要着力利用现代制造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改变技术经济范式,提高制造环节的价值创造能力,重新定位制造业功能和人力资源优势,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提高生产制造环节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其次,加强自主创新,加大企业的R&D研发投入,建立和升级企业的研发中心,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调节出口商品的结构,实现高技术产品的量化国产,更加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打开两种"机会窗口",既不能按照传统的思路只注重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也不能按照"第一种机会窗口"方式继续发展下去,必须两者有效结合,既要提倡原始创新、自主创新,也要鼓励模仿创新,通过创新驱动力的提升,升级产业链和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向集约化发展方式靠拢,有效化解落后产能,实现"供给侧改革"。
2016年03期 v.18;No.70 6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